来源:中国日报网(Chinadaily)
11月3日,由国家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指导,法政集团主办,全球化智库和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联合主办,由大连嘉汇教育集团承办的第三届新聚合国际教育高峰论坛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达沃斯308会议厅隆重举行。
新聚合国际教育高峰论坛现场
600余位教育主管机构及部门、教育企业管理者、国际学校校长及教师、国际教育行业从业者、关注国际教育的家长及个人等出席本论坛。
王广发校长,大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小平,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主任田慧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信息技术教育负责人苗逢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处秘书长赵灵山,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副秘书长游森,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教育部部长弗兰克·埃德尔布卢特,美中布什基金会理事长尼尔·布什,原外交部副部长、原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现南南合作促进会会长吕新华等出席开幕式先后发表致辞。
王广发校长会后接受了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大连电视台等媒体专访,就国际教育发展和国际人才培养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法证集团董事长、北京王府学校校长王广发先生发表致辞
王广发校长指出,2018年对东北地区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
在王广发校长看来,这为大连加快发展教育、经济、人才、科技新动能转换带来了机遇。这也意味着东北振兴的新一轮机遇已来到大连。
作为国际教育实践和探索的先行者,王广发校长是一名具有前瞻性思维的教育家、企业家。今年年初,法政集团即携手大连嘉汇教育集团,致力于为大连乃至东北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打造教育新航母,共同走向发展、开放、改革、创新教育的未来。
刘小平副秘书长在致辞中说,高质量的人才要有高质量的教育去培养。法政集团联手全球化智库和南南国际教育研究院将第三届“新聚合”国际教育高峰论坛落户大连,与大连教育界同行一起研讨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土化国际教育,这对促进大连教育与国际先进教育接轨,让教育为发展大连,振兴东北做出切实可行的贡献很有意义。
本次论坛以“立足时代、面向未来”为主题,分为主题演讲、圆桌论坛及《中国国际学校“国际教育本土化”发展报告》发布会等精彩环节,融合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马里兰大学、北卡州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大学、阿联酋迪拜国王学校等世界知名院校的大咖学者,及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共商中外教育的交流与融合。
新聚合国际教育高峰论坛现场
主题演讲中,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副校长李百炼从传统教育的局限说起,分享了自己对21世纪教育创新的认识。他指出,国际教育的创新在于教育教学方法上的根本改变,把时间还给孩子,通过混合式跨学科学习,培养自身的领导力,是未来国际教育发展的方向。
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大学前校长、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首任院长张多雷表示,人类需要重新思考自然与科技的关系,多学科多角度构建自己的思维体系,在高等教育阶段提升哲学的学习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校长特别顾问严正博士分享了中美教师的差异,高屋建瓴的指出二十二世纪人才的培养在于教师。
在圆桌论坛环节,各行各业的精英领袖针对国际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新法规新政策背景下国际教育机遇与变革、21世纪教师的国际化转型与职业发展、构建新时代家校共育模式、国际化视野下美育教育新探索等教育热点议题展开对话,让思想的火花碰撞出更多精妙的教育思路。
新聚合圆桌论坛一:融通中外:国际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同时,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和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联合发布了《中国国际学校“国际教育本土化”发展报告》。该书以中国国际学校教师、学生特别是家长的实践感悟为基础,分析了“国际教育本土化”这一理念的内涵及其在践行这一理念时面临的挑战。
南南国际教育智库研究院院长王晓阳,全球化智库执行秘书长李卫锋对报告做了详细解读。报告指出,随着国际教育本土化之路不断深入,中国国际学校正在迈入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新时代,培养“国际性”与“本土性”素养兼具的学生应成为改革的原点。
二人同时接受了中国教育报、网易大连的联合采访,回答了记者们关心的问题。
新聚合教育论坛,秉承“跨界·融合·创新·共享”的理念,聚焦国际教育新热点,聚合国际教育新资源,搭建跨界的交流平台,聚力共创国际教育新未来。创办三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教育发展与交流平台,致力于链接全行业精英和管理领袖,促进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传递权威资讯和前瞻理念。